,欢迎光临中国拉面网!服务热线:400-0972-550

中国拉面网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|

青海化隆人在莞经营拉面店 将这里当成第二故乡

   2016-01-12 3750
核心提示:  来自青海化隆经营拉面店的商人恪守家乡的习俗和信仰,也努力融入异乡生活 马吾买日站在自家店面前甩起了拉面。在东莞打拼十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  来自青海化隆经营拉面店的商人恪守家乡的习俗和信仰,也努力融入异乡生活


 

 

 马吾买日站在自家店面前甩起了拉面。在东莞打拼十多年,他表示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。 南都记者陈奕启摄

 星期六中午,莞城解放路车水马龙。6岁的马慧玟穿着粉红色的卡通外套,独自穿过老城区熙攘的人群,走回莞城公安分局正对面的高原拉面店,把买维他奶剩下的两块半交给婶婶。从外貌上看,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和其他小朋友没有什么明显不同,直到她面对婶婶认真地说了一句“安塞俩木而来以困”,才让人认出她是一名回族小朋友。这句话在阿拉伯语中是见面的问候语,“祝你平安”的意思。

 马慧玟是青海拉面之乡化隆来莞的第二代。十多年来,她的父亲马吾买日,和3000多名族人,离开家乡小镇,来到两千多公里以外的东莞,散落在各镇街生活,但他们一直恪守着家乡的习俗及信仰。在他们看来,迁徙来莞也是真主安拉的安排。

 回族的孩子

 没有忘记从小就根植在心里的信仰,“《古兰经》教导我们的要照做,禁止的就不能做”。

 马慧玟是东莞拉面大王马吾买日的第三个孩子,正在上一年级。她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,见到在拉面店帮忙的婶婶尤其欢喜,蹦跳着说:“婶婶总给我钱买东西吃,婶婶是我的好朋友。”完了她还要别过脸,指着店里二十来岁的化隆小伙计说:“这个哥哥才不是我的好朋友呢,他老欺负我。”

 这个小伙计是马吾买日带出来的徒弟,一坨一斤来重的面团,在他手中随意拉开叠起,反复几遍,“啪啪”在面粉板上打两下,拉开再叠起,如此这般,就能拉出一把细如毛线的面条来。这个过程让马慧玟看得出神。

 在一旁的马妈妈身着常见的时装,笑意盈盈。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,对女子的品德和穿着有严格的规定,但是马慧玟还小,她在东莞的兴趣班练过三年的舞蹈基本功,穿上舞蹈服就能劈叉。

 马慧玟放学之后都回这家小店吃拉面。这是她父亲马吾买日十年前在东莞开的第一家店,另一家店面就在400多米以外的向阳路上。她兴致勃勃地跑到那家店去找两位哥哥。

 大哥马辉军一米六几的个子,头发微卷,大鼻子、小眼睛,长相颇有回族风格,但身穿耐克运动服和球鞋,乍看不易辨认出来。他在读初三,和才初一的弟弟马辉清一起在店里帮忙端盘子收钱。

 一个客人要求在一碗面之外再加面汤,马辉军不答应了,他耐心地跟客人解释,拉面店的规矩就是一碗面里面给足了面汤,不会另外再加汤或卖汤,如果客人另外加了清汤开了先例,以后拉面店就更难做了。

 哥儿俩2003年从家乡青海转学来到东莞读书,对于面店招呼客人的一套已经很熟悉了,平时中午放学后,他们也回店里帮忙到一点半才上学。大哥马辉军比较开朗,他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,爱追名牌,喜欢玩游戏上Q Q,泡微博看赛车,但是他没有忘记从小就根植在心里的信仰,“《古兰经》教导我们的要照做,禁止的就不能做”。

 老师不止一次跟马吾买日夸奖马辉军特有礼貌,每次见到老师都很诚恳地问好,吃饭前也会用阿拉伯语念一句“以真主的名义开始”。说起梦想,马辉军说他和弟弟都想成为阿訇,这是他们家乡每个小孩的梦想,这时候小女孩在旁边也忍不住插嘴说:“我爸爸也是一个阿訇!”

 

 

 老乡来投靠

 马吾买日在向阳路租了一个80平米的房子,最多时候有40多个老乡借住在他家。“床上不用说了,地板上、沙发上,能睡的地方都睡满了人。”

 阿訇在波斯语里是“老师”或“学者”的意思,能够以身作则、劝善戒恶的人才能成为阿訇。严格来说,39岁的马吾买日并非执掌清真寺教务工作的正任阿訇,但是他从2002年来东莞开第一家拉面店,就从未停止为族人和教友谋福,在老乡群里公认德高望重。

 2002年5月份,马吾买日筹措1 .5万元资金,在东莞解放路转租下一间十来平米的店面,支起一个棚子,买来食材,以约两万元的投入开起了拉面店。

 当时整个东莞只有4家拉面店。化隆在全中国已经占去六七成的拉面店份额,拉面单碗售价五六块。马吾买日正在努力站稳脚跟的时候,表哥、表弟以及由此延伸的更多亲戚,也提着包袱来到东莞寻找机会。

 时值夏季,马吾买日在向阳路租了一个80平米的房子,最多时候有40多个老乡借住在他家。“床上不用说了,地板上、沙发上,能睡的地方都睡满了人。”马吾买日回忆,当时也不管是远亲还是近亲,只要是化隆来的老乡,二话不说就留下。马太太每天起早贪黑地完成工作之后,还回来给老乡准备吃的,从无怨言。这一切的帮助都是免费的。

 “我们不计较得失,安拉告诉我们,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他,胜过在他过得好的时候锦上添花。”马吾买日认为,这些老乡聚集到他家,也是冥冥之中真主的安排,而他从未因付出有过迟疑,所以真主也给了他莫大的眷顾,小店平日营业额还不错,一个月下来挣个几万块没问题。

 马吾买日说,离家在外最犯愁的还是做礼拜的问题。按照伊斯兰教规,每周五必须向真主行礼拜,但是十年前的东莞,马吾买日和乡亲们没有找到专供礼拜的地方,每次只能在楼道里席地而坐,行鞠躬和叩首礼。这一举动引起了邻居的惶恐和不解,甚至有人向居委会投诉。

 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化隆老乡的礼拜还是一次没落下,到了开斋节这样盛大的节日,马吾买日和老乡只能另觅地点。开斋节对他们来说,意义相当于春节之于汉族人。马吾买日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是和几十个老乡带上毯子,戴着白帽,到人民公园围起来坐下,诵读《古兰经》,结果警察都出动来盘问。“他们不知道我们这是在干什么,我们也很着急,解释不清楚。”马吾买日说。

 误解与沟通

 “他们呀,每天辛勤劳作,早上6点起床做礼拜,给孩子们做饭,送他们上学后8点回店里干活,晚上收档已是11点多,洗个澡就躺下睡觉,鲜有娱乐节目遑论享受。是一群淳朴的劳动者。”

 “说起来,我以前也与很多东莞本地人一样,对马先生这些戴白帽子的人有太多的误解以致产生恐惧。”53岁的刘姐,烫着红色的卷发,说话也大大咧咧的如红发一样火爆。她是东莞本地一位退休工人,家住马先生高原拉面店同一条街,毫不讳言曾经的误解主要缘于民族、民俗习惯不一样,她家里人还劝告过她不要和外族人来往得太密切。

 “刚开始那几年,上公车找个地方坐下,隔壁的乘客还要故意走掉避开我。”马吾买日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这一度让他不敢戴白帽子上街,生怕别人看出他的不同,加之乡土味道很重的普通话,又隔绝了与人交流的渠道。他常常对自己说:“我不偷不抢,按照《古兰经》的要求,就靠自己的劳动生活,最终会获得别人的理解的。”

 后来,因为在人民公园过开斋节的缘故,马吾买日结识了政府社会事务办的工作人员。2008年,马吾买日因社会事务办一个企业项目认识了刘姐。刘姐为人很爽快,乐意跟马吾买日分享一些理财经验。马吾买日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,小学一年级都没读完,出来这些年都是靠亲戚带亲戚的作坊式扩张,听了刘姐的一些建议,觉得还蛮新鲜、管用。

 马吾买日就认定了这个朋友,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关系,马先生不能吃刘姐家的食物,但他每次从老家回来,都会给刘姐带一些当地上好的面、饼等特产,随时有好吃的就打电话叫刘姐来分享。“他们呀,每天辛勤劳作,早上6点起床做礼拜,给孩子们做饭,送他们上学后8点回店里干活,晚上收档已是11点多,洗个澡就躺下睡觉,鲜有娱乐节目遑论享受。是一群淳朴的劳动者。”刘姐挺理解马吾买日他们的,大家相处久了,马吾买日还能操着有家乡口音的普通话,道出个“身正不怕影子斜”之类的汉语俗话来,刘姐就会开怀大笑:“别看他只读了一年书,文才还是有的!”

 马吾买日的朋友圈子,也慢慢从经常打交道的政府社会事务办、生意往来伙伴,扩大到街坊、食客。曾经有两个吃拉面的小姑娘,战战兢兢地问马吾买日,为什么穆斯林不吃猪肉,还把道听途说来的几个版本说了出来。

 “她们的想法是不对的。”但是马吾买日并没有因此生气,“安拉告诉我们说,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,有所冒犯,不要生气。”他当时索性坐下来,跟姑娘解释:“《古兰经》就是穆斯林一切行为的规范。《古兰经》说不能吃猪肉、血液以及自死的动物,我们就世世代代遵守,现在市场上宰的牛和羊我们也是不吃的,我们宰杀牲畜要遵循古兰经教导的方式。”

 后来那两个小姑娘也成了高原拉面馆的常客。马吾买日相信,只要沟通,文化差异再大的民族之间,都能互相尊重、理解。

 拉面店的约定

 开始时还有过门店互相抢客的情况,2007年马吾买日牵头,召集了一群化隆的老乡,签字约定“两家门面之间应相隔400米”。

 “伊斯兰教是开放的,我们一样会接受很多新鲜事物。”马吾买日说得不错,不仅是三个子女都很跟得上潮流,他自己也在用Q Q,还和27岁的表弟马么乃,研习生意做大之后的管理学知识。

 但是这些开放万变不离其宗,还是会坚持他们几千年来的传统。马么乃见到马吾买日的时候,他以及4岁的儿子,都要依次向马吾买日问候“安塞俩木而来以困目”。这时孩子才亲昵地投到“大大(化隆称大伯)”的怀里,马吾买日还要考考他最近的《古兰经》背诵得怎么样了,小家伙还不会读字,却能用阿拉伯语完整地将一段经文背诵下来:“万物非主、唯有真主。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。”

 马吾买日高兴地把他抱起来。马么乃也只读了小学一年级,像马吾买日一样,他的知识与行为规范,都是自小从《古兰经》里学来的。“晚辈对长辈要绝对的尊重,家里以男人的意志为准。”马么乃说,马吾买日作为表哥,就理应接受表弟的问候,不过平辈间还可能开个玩笑,晚辈对长辈就必须是毕恭毕敬的,这是穆斯林伦理的一部分。

 马吾买日从化隆迁徙来莞的老乡们,总共开了800多家拉面店,估算有3000多人,大约占东莞穆斯林总人数的三成。开始时还有过门店互相抢客的情况,2007年马吾买日牵头,召集了一群化隆的老乡,签字约定“两家门面之间应相隔400米”。所以现在以马吾买日解放路的老店为坐标,往南城方向走两个红绿灯,是马么乃的地盘,往莞城走一条街的距离,是马吾买日另一家店面。

 这个规则在化隆老乡间通行了近十年,一直没有人擅自违背。他们对准则的执行非常严格,多年来在东莞繁衍生息,但根据伊斯兰教的教规,穆斯林只能内部通婚,所以只有为数不多异族通婚的例子。

 马吾买日掐来算去,就记得虎门一个化隆的小伙子,爱上一位汉族的打工姑娘,最后汉族姑娘受洗成为穆斯林了,两个人才能完婚,受到族人的祝福。

 后代的教育

 “我们化隆人太需要有知识的人了,我们这些老乡几乎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历。只有教育能够改变人群的素质结构。”

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在东莞做拉面生意的化隆人,通过拉面经济,在当地站稳了脚跟。马吾买日还因为热心民族事业,当选为东莞的政协委员,成为广州亚运会的火炬手。几乎每位马吾买日亲朋开的高原拉面店,都可以看到他身穿红色运动服、高举火炬小跑的大幅装裱照片。马么乃说:“他(马吾买日)是我们的骄傲。”

 马吾买日操心的事情很多,2002年9月,马吾买日自己出钱租了200多平方米的地方做礼拜殿,从老家请来一个阿訇维持了四年,2007年7月才在宗教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,在万江桥附近组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清真寺。

 兰州人马启西在东城做烧烤店,他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,他向真主祷告,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解决两个孩子在公立学校读书的问题。

 马吾买日也很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,他在化隆老乡的族内也一再强调,一定要给后代很好的教育。马吾买日的小女儿上个学期语文考了100分,数学考了98分,大儿子马辉军的成绩属于中上,这给他很大的鼓舞。

 “我们化隆人太需要有知识的人了,我们这些老乡几乎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历。只有教育能够改变人群的素质结构。”只读过一年级的马吾买日,常常跟儿子回忆,小时候家里穷得没有鞋子穿,天气很冷的时候地上结了冰,他只能一只脚站着晒太阳,等那只脚冷得受不住了,再换另一只脚。现在在东莞这么多年,马吾买日家的条件好了,他有了房、开了奥迪A 6,只要儿子读得下去,他就供他留学。

 不过马吾买日的想法还是和一般人有大不一样的地方,他希望儿子高中毕业之后,回清真寺学习几年《古兰经》,然后送他到埃及或者沙特阿拉伯最好的穆斯林大学学宗教。“我们的学问,不只是说学经济把生意做大,而是能够懂得更多宗教的哲学。”成为一名博闻强识、为族人服务的阿訇,不仅是马吾买日的希望,也是15岁马辉军的理想。

 (访谈)回化隆养老来东莞过冬

 记者:2002年以前,你在武汉开面店,后来南下,为何机缘巧合选择了东莞?东莞和其他城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?

 马吾买日:说起来,我在家乡就是做农民的。当时在武汉开店,一碗面卖三四块,听说广东这边能卖五六块,就过来了。其实广州、惠州、佛山等地,我都考察过,只有东莞这家小吃店转让的价钱合适,我就定下来了。后来才知道我开的是东莞的第五家拉面店。

 记者:在东莞打拼的十多年,给你和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?

 马吾买日:我呀,才挣到钱,就给化隆的家里买了一辆拖拉机。全村人都羡慕呀。因为我们家里8兄妹,干的都是农活,地里的劳作特别辛苦,小时候就盼着能有一台拖拉机。后来还花七八千块钱买了一辆摩托车。再后来,在东莞也算有房有车了,完全改变了我们家庭的生活。

 记者:你在东莞也为民族融合做了很多工作,本人也很开放地与当地人进行交流。但是现在我们还看到,很多拉面店的小姑娘、小伙子,反而比较腼腆,交流甚少。这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之一吧?

 马吾买日:我有很费心地想过这个问题。其实交流首先有语言方面的障碍,我们讲的都是家乡土话,第二呢,很多人还没有做服务的观念。通常与客人交流只有三句话“你好”、“吃什么”、“多少钱”,不懂得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。这是一个误区。现在必须推广服务意识,这种老路行不通了。

 记者:对于东莞你有怎样的感情,以后会在东莞定居吗?

 马吾买日:我们早已经将东莞当成了第二故乡。不过根据我们穆斯林的习俗,叶落还是要归根。等到我们这一辈老一些了,就回化隆养老,但是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来东莞过冬。南方天气比较温暖、湿润,我们也过得习惯。

  群体档案

 ◎分布区域:分布在东莞32个镇区

 ◎籍贯:青海化隆

 ◎人数:3000人左右

 ◎从事行业:开拉面店

 ◎简史:2002年,青海化隆的马吾买日来到东莞开了一家拉面店,当时全东莞只有4家拉面店。就是在此前后,大批的化隆农民洗脚上田,以亲戚带亲戚的方式,来到东莞。十年之后的今天,化隆人在东莞开的拉面店有800家左右,几乎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店,总人数大致达到3000人,在东莞上万穆斯林中占到三成。他们分布在32个镇区,现在几乎每个镇区都有穆斯林礼拜点。

 原乡·他乡

 我们早已经将东莞当成了第二故乡。不过根据我们穆斯林的习俗,叶落还是要归根。等到我们这一辈老一些了,就回化隆养老,但是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来东莞过冬。南方天气比较温暖、湿润,我们也过得习惯。

  ———马吾买日

 

 

 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拉面资讯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声明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

       

青公网安备 630122020000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