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欢迎光临中国拉面网!服务热线:400-0972-550

中国拉面网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|

一碗拉面“拉”出美好明天

   2016-06-20 530
核心提示:  青海新闻网讯 一清(汤清)、二白(萝卜白)、三红(辣椒油红)、四绿(蒜苗、香菜绿),这八个字说的是青海的美食拉面,而说起青海
 

  青海新闻网讯 “一清(汤清)、二白(萝卜白)、三红(辣椒油红)、四绿(蒜苗、香菜绿)”,这八个字说的是青海的美食拉面,而说起青海拉面,就要提到化隆县。这个地处偏僻的青海小县,因为一碗拉面,渐渐被大众熟知,而更多的化隆人也因拉面走向了致富路。据统计,目前青海共有18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拉面经营,有2.8万家拉面店,而去年化隆就有近8万拉面从业者,店面1.2万余家,无论店面数还是从业人数,化隆县几乎占了全省拉面产业的半壁江山。

  拉面经济走向品牌化

  上世纪80年代,化隆人带着自己的拉面手艺走出大山,走向了全国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化隆人开办的拉面馆使得“拉面经济”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品牌,全县三分之一的农民住进了城里。化隆拉面产业的领头人马贵富的创业之路充满传奇色彩。马贵富出生在化隆县阿什努乡,他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。从懂事起,他就承担了家中繁重的劳动,放羊、种田、收割,但无论怎么都难以改变家中贫困的面貌。1988年,马贵富听朋友说很多穆斯林同胞在南方吃不上一顿清真饭,便怀揣着东拼西凑的5000元走出大山,踏上开往厦门的列车,开始了艰苦的拉面馆创业之旅。在一个人生地不熟和饮食习惯完全不同于北方的陌生地,开办了西北第一家清真拉面馆。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,马贵富在厦门站稳了脚跟,淘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

  2003年,马贵富在厦门的“拉面馆”开出了8家连锁店,成为厦门中等规模的餐饮企业;2008年,马贵富紧紧抓住北京承办奥运会的机遇,凭借社会对自己的认可,积极参与竞标,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开办了清真餐厅,成功拉开了机场清真餐饮经营事业的序幕;2010年,第二家清真餐厅入驻上海虹桥机场,使得虹桥机场在清真餐饮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;2014年,第三家清真餐厅入驻成都双流机场。后来,回乡探亲的马贵富带着村里的45个年轻人到厦门的拉面店打工。面条筋道、汤味香醇的化隆拉面很快在厦门及周边站稳了脚根,越来越多的化隆人离开家乡,开始到南方省市开起了拉面馆。

  起源于厦门市的拉面经济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、规模扩张和品牌打造,目前已覆盖了我国东中部及沿海所有城市,尤其以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武汉、陕西、河南等省市居多。据统计,截至2015年底,海东市群众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的拉面店达2.4万家,从业人员16万多人,年经营收入达115亿元,实现纯利润35亿元,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41.2亿元。特别是以劳务增收为主的化隆、循化两县拉面经济人均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%以上,拉面经济收入已成为海东市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。全市从事拉面经济的贫困户数达1.1万户,从业人员约7.5万人,年经营收入达55亿元,实现纯利润17亿元,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达23亿元。

  拉面经济辐射带动就业

  海东市党委、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拉面经济发展,并将此作为打造全市劳务品牌的重点来抓。自2008以来,政府累计为1.5万多户创业人员发放创业贷款14.3亿元,其中拉面经营户3186户,5.78亿元;在省内外整合设立驻外劳务办事机构90个,选派工作人员128名,协调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帮助务工经营人员办理证照、解决子女入学、处理劳务纠纷等;开展烹饪、拉面等技能培训和以转变经营理念、诚信文明守法经营意识培养为主的创业培训;积极组织拉面经济品牌参加全国、全省劳务品牌宣传展示和推介活动,不断提高拉面经济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  拉面经济发展的重点县化隆、循化县委县政府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化隆牛肉面、循化“撒拉人家”商标,开展“四统一”(统一装饰风格、统一店员服饰、统一拉面简介、统一店名牌匾)推广、“五好经营户”争创(守法经营好、环境卫生好、优质服务好、文明经营好、诚实守信好)和牌匾授权、制发等活动,引导拉面店规模化、规范化、品牌化经营。截至目前,全市“四统一”示范户达2150家,“五好经营户”达2600家,围绕拉面经济注册的商标达到100多个,循化“撒拉人家”成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。通过引导扶持,有的拉面店已逐步向规范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,成为具有青藏高原地域特色的品牌连锁店,年销售收入达千万元,为拉面经济提档升级、转型发展做出了示范。如北京“撒拉花儿”,深圳“中发源”、“星月阁”、杭州“伊味拉面”,上海“骆驼泉”等。

  各级党委、政府积极鼓励广大外出从事“拉面经济”并致富的群众返乡创业。截至2015年底,全市拉面经济从业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达到462家,吸纳就业6786人,年实现销售收入16.2亿元,利润5.7亿元,务工人员年收入达3.1亿元。

  2015年拉面经济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118亿元,占全国餐饮营业收入的0.5%,是海东市餐饮营业收入的10倍,实现利润36亿元。其中:拉面经济带动牛羊肉配送、副食品加工配送等其他产业96家,从业人员837人,年经营性收入约1.5亿元,从业人员年工资性收入0.4亿元,利润0.5亿元。已经发展起来的拉面经营者通过亲帮亲、邻帮邻,逐步带领更多的亲戚邻里通过“一二三步走(一年打工仔,二年拉面匠,三年小老板)”的发展模式,使很多农村劳动者从最初的服务员、拉面匠发展成为拉面店老板。由此也带动了西宁、黄南、海南、海北等地的部分群众外出开办拉面馆。

  拉面经济未来发展之路

  海东市把发展拉面经济作为解决富余劳力就业、增加农民收入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推手,按照政府主导、拉面经营户积极参与的方式,进一步完善拉面经济提档升级的推进措施,多方筹措发展扶持资金,着力打造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拉面经济品牌。

  今年,海东市委、市政府研判形势、理清思路,深入开展调研,制定进一步促进拉面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,为拉面经济问诊把脉,量身定制品牌化、标准化、连锁式发展战略。力争到2020年,全市拉面经济经营户数和从业人员稳定在2.6万户、17万人,拉面经济及相关产业年经营收入达到150亿元,实现纯收入50亿元以上。

  下一步,海东市拉面经济的发展以实施品牌战略、提升培训质量、延伸产业链条、扩大宣传推广、加大扶持力度成为主要措施。鼓励已具备规模优势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餐饮企业走品牌化、标准化、连锁化经营之路,力争在5年内,把以小门面为主体的拉面店普遍升级为特色店、品牌店;把拉面技能和创业培训作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点,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优先安排培训经费,对现有拉面经营者,开展以转变经营理念、经营方式和强化文明经营为重点的提升培训,对龙头企业经理人开展以实施品牌战略、发展连锁经营、培育民族餐饮文化为重点的骨干培训;结合“黄河彩篮”现代菜篮子生产基地、牛羊养殖基地建设等,发展一批拉面原料可追溯的定点生产基地,以及专业化的拉面原料加工企业;大力营销、宣传、推介拉面经济品牌,建立海东拉面经济网站,使之成为宣传政策、交流信息、展示形象、推介产品、推广品牌、服务民众的平台;用省政府补助资金5000万元和市级财政配套资金2000万元,设立海东市扶持发展拉面经济专项资金,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反映“大美青海”和“三江之源”特色的标准化拉面品牌连锁旗舰店;搭建融资平台或与有意向的基金公司合作开展众筹制试点;支持已有拉面品牌连锁经营户走网络营销拉面或“互联网+拉面”的经营模式;鼓励品牌连锁餐饮企业吸纳贫困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事拉面经济。
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拉面资讯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声明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

       

青公网安备 63012202000068号